骑行在路上,你得知道线在哪儿。这线不是马路牙子上的实线虚线。是你心里那根弦,知道啥该干,啥不该干。前两天群里有人抱怨,说拉练时前面那位老哥,突然扭头吐痰。没打招呼,直接就来。后车吓一跳,差点撞上。这种事挺膈应人。你说他坏吗?不是故意的。就是心里没那根弦。骑行的边界感,头一条就是安全距离。
超车得喊一声。左边过,右边过,让人知道。别闷声不响贴过去,吓人一跳。并排骑可以,但别把整条路都占了。后面有人要过,你得留空。这些不是交规,是默契。有了这默契,大家才敢放心骑。再说说团队。群里有人特别热心,见你骑得慢,上来就指导。你膝盖角度不对,你坐垫太高了。他说得可能都对,但你不一定想听。刚认识,总得有个熟悉过程。就像你不会随便拍陌生人肩膀,骑车也别急着当教练。除非人家真问你,否则憋着。这是尊重。还有借装备这事。水壶别乱喝,头盔别乱试。不是小气,是卫生问题。手套、头巾这些贴身的,就跟牙刷一样,私人。你递过去,人家不好意思拒绝,但心里别扭。最好自己带齐,谁也不麻烦。路上遇到陌生骑友,点个头笑一下,够了。别追着问人家车多少钱,体重多少,均速多少。这不礼貌。就像在电梯里,大家都盯着楼层数字看,为啥?保持舒适距离。修车时也一样。别人正折腾链条,你蹲旁边指手画脚。试试这个,拧拧那个。除非他抬头看你,眼神求助,否则看着就行。这是边界。他需要时自然会说。停车休息也有讲究。别把车往路中间一横。靠边,整齐点。吃东西包装纸别乱扔,香蕉皮尤其得收拾。它滑,真能让路人摔跤。这些小事,体现了你对公共空间的尊重。说到底,骑行是个人的事,也是大家的事。你骑得快,别嘲笑慢的。你骑得慢,别嫉妒快的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,有他自己的快乐。每个团队也有自己的目标,有些是冲突的,所以,不凑热闹,不比较,不打扰,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。风景好的地方,别独占。拍张照就走,后面还有人等着。爬坡累成狗,也别骂骂咧咧。影响自己心情,也影响队友。保持边界感不是冷漠。恰恰相反,是知道分寸之后,更能放松地相处。不用小心翼翼,不用猜来猜去。因为大家都知道底线在哪儿。这根线划清楚了,你骑你的,我骑我的。偶尔并肩说几句话,分开时也不觉得尴尬。这样的骑行,才长久,才舒服。群里骑了这么多年,我发现最难得的队友,不是最快的,也不是装备最好的。是那个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边界,什么时候该出现,什么时候该安静的人。他懂距离,知进退。这样的骑友,谁都愿意和他一起上路。边界感不是墙,是空气。你看不见,但每时每刻都在呼吸。它让骑行更自由,而不是更束缚。下次出门前,除了检查胎压,也记得摸摸心里那根弦。它还绷着吗?绷着就好。上路吧。
2 篇文章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