踩着清晨的薄雾走进昆明老街,青石板路带着昨夜雨水的微凉,将脚步轻轻托住。街口的梧桐树影婆娑,老砖墙上爬满的三角梅开得热烈,像给灰瓦白墙的老建筑系上了条胭脂色的绸带。拐进窄巷,“赵老倌卤味”的香气先于招牌飘来。玻璃柜里的卤鸡脚泛着琥珀光,老板操着地道的昆明话招呼:“姑娘,要辣要甜?”买上一只趁热咬下,卤汁的咸香混着辣椒的鲜劲,瞬间唤醒了味蕾。不远处的“福林堂”药铺仍保留着木质柜台,伙计用小秤仔细称量药材,铜秤砣碰撞的声响,像是从百年前传来的韵律。沿街的骑楼最是有趣,上层是住家的花窗,下层是商铺的门面。一家旧书店藏在骑楼转角,推门时风铃轻响,书架上泛黄的老昆明照片里,能看见几十年前这条街的模样。店主是位银发老人,捧着搪瓷杯慢悠悠地说:“这条街啊,拆了又修,修了又补,可根还在。”走到东方书店时,阳光正好斜照进窗。这家创办于1926年的书店,木质书架上还摆着鲁迅、沈从文的初版著作,几位年轻人坐在旧藤椅上看书,连翻页都格外轻缓。窗外的石板路上,穿蓝布衫的老奶奶牵着孙辈走过,孩子手里的棉花糖,在阳光下像团浮动的云。
暮色渐浓时,老街的灯笼次第亮起。找一家临窗的小馆坐下,点一碗汽锅鸡,看着蒸汽从陶锅的小孔里袅袅升起。鸡肉炖得酥烂,汤汁鲜得能尝出火腿的咸香,配着现烤的鲜花饼,满口都是昆明的温柔。抬头望去,青瓦之上是渐暗的天空,偶有飞鸟掠过,留下一声轻啼,倒让这老街的时光,更显悠长。
2 篇文章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