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来三角梅科博园,纯属偶遇。搜寻三亚附近景点,发现崖州古城离得不远,于是欣然前往。走到半路上,路过天涯小镇后,公路前方出现一座金属架构的高塔(迎宾塔),接近后见路右侧不少花卉,亦有人、车进出,以为是个公园之类,决定停车一看。没想到竟然发现了一块“新大陆”,眼界大开,惊喜万分。公路旁一座造型新颖的建筑,有看台,像体育场馆。 图中蓝色圈为三角梅科博园,红色圈为崖州古城。三角梅科博园
在海南、在三亚,绽放的三角梅随处可见,不论季节,一簇簇、一团团、一片片,恣意生长,色彩艳丽,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灵动风景。然而进入三角梅科博园,彻底打破了通常的认知,彷佛掉进了三角梅的海洋,原来三角梅有这么多花色,这么多品种,这么多形态。 三角梅科博园,总建筑面积12.6万平方米,包括科研博览中心、迎宾塔、公共驿站、景观绿化及相关配套设施,可展示约450种三角梅种质资源,成为一座兼具观赏、游憩、生态、科研博览、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公园。 四季繁花三角梅,花海簇拥迎客来! 三角梅,原产于南美洲,1872年引植我国,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。海南岛最早记载的三角梅标本采集时间为1935年。上世纪50年代起,海南儋州植物园等地开始引进三角梅种质资源。 三角梅是紫茉莉科植物,名字带“梅”,却并非“梅花”,它与蔷薇科的梅花家族亲缘关系较远。其花细小,黄绿色,3朵聚生于3个苞片中,外围的苞片大而美丽,色艳如梅,故被称作“三角梅”。 寻常所见的三角梅,绝大多数是玫瑰红色,有时也能见红色,白色极少见,更甭说其它花色,而科博园里却是姹紫嫣红,色彩万千,而且做成许多盆景造型,更显千姿百态,风情万种。 科博园工作人员言:“常见的三角梅是红色、紫色,其实还有白色、黄色、橙色、粉色及复色品种。” 无需赘言,看图赏花。在这里,任何辞藻、任何形容、任何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。 花海簇拥中,藏着一座“种”在土壤中的建筑——三角梅科研博览中心。一座覆土式建筑,像掩蔽部,总面积约8900平方米,最大建筑高度超17米,是三角梅品种展示与科普研学的集中空间。 迎宾塔,功不可没,就是它指引我们来到三角梅科博园。 呈花束状的迎宾塔高达48米,塔冠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标志为原型,设计出五种形态的“崖州彩虹”。 这株开满红色花的大树是火焰树。 火焰花 海南版的小桥、流水,椰树亭亭玉立,凸显地域特色。 迎宾塔坐落于科博园区的中心位置,不论处于园内任何方位,抬头即见。 科博园精心设计,整体起承转合、空间循序渐进,采用“点、线、面”多维空间展示三角梅的典雅布局,形成“特色明显、方式丰富、节点精致”的效果,呈现五大篇章、十二景点,演绎花开盛世之境。 徜徉科博园中,多种颜色、各种形态的植株令人目不暇接。 既有单株的三角梅桩景、盆景,也有利用三角梅攀援特性构造而成的花廊、花柱、花桥,争奇斗艳。红、黄、白、紫,不同色系的花田次第展现,伞状、球状、垂枝、圆球,琳琅满目。 花廊 花柱 园区内的步道都做成曲径,想偷点懒,超个近道都不行。经过迎宾塔,螺旋状的金网架构,感觉近看不如远观,还是老话说得对:距离产生美。 稍远处,地表逐渐隆起,好似一座小山丘,那里就是覆土建造的三角梅科研博览中心,边缘处有一个花涧餐厅。 沿着盘旋而上的步道,来到园区最高处,四周景观一览无余。 依然沿着盘旋步道下行,整座园区游览完毕,轻轻松松,一个多小时。 写作此文时,网见海南日报:早春二月,三亚崖州区三角梅科博园收集展示的450多种三角梅在春光下次第舒展,绛红、宫粉、金黄、雪白等颜色的三角梅,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参观赏花。
1 篇文章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